孫玉麟
2025-09-25
火鍋店開業半年,生意火爆,卻天天加班到深夜。老板老趙,事必躬親:菜品驗收、員工排班、顧客投訴,樣樣親力親為。連服務員忘了給顧客加水,他都得親自跑去解釋。
某天深夜,領班小李終于崩潰:“老板,我真的撐不住了!大家都等著你發號施令,沒人敢主動做事。”
老趙苦笑:“我怕一放手,店就亂套了。”
這家店的“紅火”背后,是一個致命的管理怪圈:過度控制,反而走向失控。
太多餐飲老板深陷誤區:
? 什么都想管,什么都親自來;
? 什么都放心不下,什么都插一腳;
? 替員工背鍋,替同事擦屁股;
? 上接戰略、下盯細節,中間還要調情緒、平人事。
結果?老板累到崩潰,團隊卻被“養懶”。員工習慣等待指令,喪失主動性;老板天天焦頭爛額,卻抓不住核心問題。
這種“控”,非但沒解決問題,反而讓團隊徹底失控。
邊界感,意味著清醒地認知:
? 什么事該自己管,什么事該放手;
? 什么時候該參與,什么時候該退后;
? 自己是教練,不是替跑者;
? 自己定規則,不是做執行者。
有邊界感的老板,能做到:
不焦慮,不越位;
不貪功,不搶戲;
不迎合,不內耗。
這不是冷漠,而是成熟的分工與信任。
很多老板的內心獨白是:“我不管沒人管,我不盯沒人做,我不插手出事我背鍋。”
這背后,是對制度、團隊、自身角色的深度不自信。
后果是:
? 管太多,流程反而混亂;
? 插手多,節奏反而錯亂;
? 想掌控全局,反被全局吞噬。
管理不是比誰更累,而是守住邊界,方能行穩致遠。
優秀老板深諳:
遇事不急于出手,先問:“你怎么看?”
? 精準把握放權與盯點的時機;
? 明晰哪些事該做,哪些做了適得其反;
? 在團隊面前,既不“無所不能”,又“無所不在但不過界”。
? 邊界,是守護團隊人心的安全線,更是組織高效運轉的軌道。
因為你不亂插手,團隊才敢真正擔責;
因為你不攬所有,系統才知誰該站出;
因為你不廢話多,團隊才珍惜你每句話。
不搶戲,關鍵時刻發力才精準有效;
不沖鋒,員工才能真正成長蛻變。
邊界,不是退縮,而是更高效的存在方式。
餐飲行業,邊界模糊的老板:自己焦慮,團隊混亂,店鋪難做大。
邊界清晰的老板:店穩、團隊穩、內心更穩。
邊界感,是一種清醒,一種克制,更是一種信任。
記住:
? 不是你盯著,事情才會成;不是你沖著,團隊才會動。
? 成熟的管理,以邊界為基:在場而不壓制,清醒而不疏離,方得恰到好處。
? 管理的成熟,始于清晰定位自己的位置。